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3325章

作者:零点浪漫字数:2132更新时间:2024-01-21 22:31:39
  “这个陈一鑫,简直是欺人太甚!”
  在回宫的马车上,崇祯终于忍不住发起了脾气。声音从车厢里传出来,在车旁随行的王承恩垂着脑袋,根本不敢出声,唯恐崇祯将这气撒到自己头上。
  先前在日坛两人会面时,王承恩在旁边将他们的对话听了个一清二楚,自然知道崇祯这火是从何而来。
  要是大明有任何一人敢用陈一鑫的口气跟崇祯说那些话,只怕当场就被拿下送进天牢了。但崇祯在陈一鑫面前只能硬生生吞下这口恶气,可想而知他心头是何等的愤怒。
  崇祯气的不是大明战败,而是陈一鑫竟当着他的面坦然承认海汉的目标就是要取代大明,而这份屈辱的停战协议,显然无法满足海汉的胃口,更不能对其产生任何的约束力。
  在海汉觉得时机合适的时候,就会再一次对大明开战,如此这般一刀一刀地从大明身上割肉,周而复始,直至大明覆灭为止。
  气归气,但崇祯还是得想办法解决当下所面临的问题。
  “传朕旨意,命文武百官尽快进宫,商议国事!”
  王承恩在车外连忙应声,然后立刻分派人手去各个大臣府上传旨。
  大明现在一方面要偿付海汉所要求的各种赔偿,一方面还得继续加强军备,为下一场不知何时到来的战争做准备,处境甚至比前几年还要更为艰难。
  如果还是按照之前的国策执行下去,那两国间的实力差距恐怕只会越来越大,大明想依靠妥协来维持生存,处境只会越发艰难,必须得另想办法才行了。
  唯一让崇祯有所宽慰的是,他刚刚回到宫中,便有人来报,京城外的几路海汉军都陆续开始拔营了,看样子最多一两天之内就会逐渐撤离。
  不管今后形势如何,至少眼下是暂时解了京城之危,能睡几天安稳觉了。
  与此同时,京城以东的八里庄内,海汉军指挥部也正在收拾行装,准备撤离。
  陈平辽正在打包自己的行李,便接到了父亲陈一鑫的传召,连忙放下手上事情,去到陈一鑫办公的地方。
  陈一鑫见他进来便吩咐道:“平辽,你回山东的时候,把这几个箱子带回去。这些是部队从各地缴获的一些稀有典籍,我还没有时间细看,先运回去清点造册。”
  陈平辽闻言愕然道:“您不跟我一起回山东?”
  陈一鑫道:“这边的事情不是说完就完的,我要暂时留在天津,处理后续事宜,监督大明执行停战条约。”
  陈平辽道:“既然如此,那我也留下来吧?”
  陈一鑫摆摆手道:“你先回家陪陪你娘,她三天两头发电报过来,担心你的安全。你回去露个面,让她安心一些。”
  陈平辽笑道:“娘岂是只关心孩儿,她发电报给您,不也是在牵挂您的安全吗?”
  陈一鑫当然不是不想回去,实在是脱不开身。
  海汉军战后要在顺天府、永平府、河间府三地接管十来个州县,大明肯定不会老老实实把这些地方交出来,少不得要在交接之前把地皮刮掉三尺,说不定连当地人都要全部迁走,给海汉来个坚壁清野。
  而海汉接管这些地方之后,需要重新搭建官僚体系,安排驻军,以及处理许多繁琐事务。
  不过这些事大部分都可以交给手下去办,陈一鑫只要掌握进展状况就行。他真正需要正在这边坐镇处理的事情,其实是接待来自大明的各路访客。
  海汉军驻扎在京城外的这段时间,私底下找上门来烧香的各路人物可着实不少。很多达官显贵虽然没法亲自出面,但也找了各种渠道给陈一鑫这边带话送礼。
  这些人的目的也很明确,如果海汉军破城,他们希望能求得庇护,保证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,避免受到战火波及。
  所以这段时间送到陈一鑫这边的各种古玩字画,金银珠宝,着实是价值不菲。明廷要征军饷,他们未必肯出钱,但真到了要花钱消灾的时候,他们还是愿意掏腰包的。
  即便海汉军最终没有破城就撤了,这些花费也不算打水漂,至少已经是在陈一鑫这边挂了个号,今后说不定什么时候还能派上用场。
  当然还有一些人,想法就不只是花钱保命这么单纯了。
  眼见朝代更替在即,并不是人人都愿意为大明殉葬,动了别样心思的人可也不少。
  只要投靠海汉,未来荣华富贵可期,京城里还真有许多想当带路党的人。
  陈一鑫判断海汉撤军之后,肯定有一些人也不会就此罢休,一定还会撵上门来毛遂自荐,说不定能给自己提供有价值的情报。
  海汉军一路撤到天津,果然没过两天,便有从北京来的访客主动登门求见来了,而且是前前后后来了好几拨人。
  而这些人为了争得陈一鑫的青睐,也的确带来了不少情报,以证明其投靠海汉的诚意,这其中不乏一些关于崇祯准备颁布实施的“新政”。
  所谓的“新政”,就是崇祯召集朝廷重臣商量出来应对此次战败的措施。这其中分为两部分,一是筹集战争赔偿,二是提高军备水平。
  这次战争赔款除了移交大量人口,联合开发矿产等方式抵扣之外,也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通过货币的方式赔付,而大明国库里早就没多少存货了,大头仍是得从税赋想办法。
  但继续加税的话,大明本就不太安定的国内局势只会进一步动荡,造反的农民军也将越来越多。
  而大明财富的大头集中在哪些人手上,崇祯也并非一无所知。如今民间已经榨不出什么油水了,崇祯就不得不把主意打到富庶的士族豪门头上了。
  崇祯已授权锦衣卫,对包括皇亲国戚和内阁高官在内的显贵进行调查,评估资产价值,然后根据其身份,按照不同比例收缴“爱国饷”,最高可抽取家产的三成。
  崇祯的想法很好,但这个方案明眼人一看便知,执行起来会出现诸多问题,说不定由此产生的麻烦,会比那些剿之不尽的农民军还要更大更多。
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